印象中自己小時候最珍貴的玩具是個女洋娃娃,睡覺都要抱著她。就只有那麼一隻,很珍貴。但勇哥的際遇不同,才出生沒多久就收到不少隻玩偶。還好在此之前我一隻都沒有買。
約在勇哥17個月左右時,小胖察覺到孩子似乎特別喜歡四、五隻玩偶的其中一隻。觀察一週下來小胖幾乎相信這就是勇哥的「命中註定」之玩偶。積極上網搜尋,蠢蠢欲動想要一次買五隻一樣的玩偶,好讓勇哥需要被安撫時處處有玩偶。不知這是未雨綢繆,還是自我創造無形需求,總而言之對於多買玩偶這個想法我很沒興趣,心想的這位爸爸怎麼那麼閒,好意提醒他先別急。我怕我如果一直不出聲,孩子的爸就以為我同意了。
一來,怎麼確定這就是勇哥的命中註定?二來,買五隻一樣的玩偶在我耳裡聽起來就是件浪費的蠢事,好歹也買不同顏色或款式。只是小胖「相信」小孩有一隻玩偶是不夠的,至少要五隻同樣的玩偶。「有可能」會弄不見或是因為髒了要換洗。一隻洗,一隻抱算是剛剛好。再加上「有可能」不見,需要放兩隻當備份,托嬰中心再放一隻,總而言之五隻一模一樣的玩偶在小胖的邏輯裡是合理的。聽他一番解釋後我完全沒有被洗腦,很難被那些「有可能」說服。
我問五隻一共多少錢?小胖說不貴,大概 50 歐左右。並解釋 50 歐可以換到一家和平。因為聽說小孩「有可能」因為找不到他要的玩偶而生氣大鬧。如果 50 歐可以讓大家和樂融融,這也不是不能負擔的起的花費,很划算。聊到這裡我決定讓小胖自己去煩惱這個不重要的議題。
雖然幾乎百分之九十五確定勇哥認定的玩偶是哪隻,但有些蛛絲馬跡還是讓小胖有所猶豫。生性謹慎的他又繼續觀察那一隻他強烈懷疑是命中註定的小玩偶是否真的是勇哥的最愛。果不其然,多觀察了一個禮拜後發現勇哥似乎是什麼都好,只要有玩偶就好。如果沒有玩偶好像也不會難過?這下把小胖搞得更糊塗,開始對自己一開始的猜測有所存疑,該不會真的隨便一隻都好吧?這根本就顛覆他一直以來認為大多數的小孩會有一隻自己心屬玩偶的既定觀念。看樣子必須多觀察,就這樣又再多觀察了一個禮拜。幾週過去了,我突然發現怎麼都沒聽小胖再提起玩偶的事,因此隨口問一下購買觀察進度。沒想到小胖回說不買了,因為他確定勇哥什麼玩偶都接受,一點都沒有忠誠度。(登愣!)
原來為了解惑,小胖上網查詢想知道小孩子到底有無玩偶偏好。找到一個解釋說有些小孩的確沒有特定喜歡的安撫玩偶。也許是因為常常在父母身邊,所以有強烈的安全感。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麼,重點是確定不用浪費錢再買好幾個一模一樣的玩偶。
看著獨自一人在旁敲敲打打玩耍的勇哥,我使個眼神試圖告訴他「兒子,幹的好!」。從這次的玩偶觀察,我再次體認到育兒是個有趣的自我實驗。不用急,也急不來,特別是買東西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