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一下班回到家,三十分鐘內就可以變出滿桌好料的媽媽。媽媽收過最珍貴的禮物之一應該是她國一時外公送她的竹製蒸籠。當下聽她說起這件事時,我的想法是「媽媽真的很愛煮飯」!有多少國一小女孩會喜歡收到竹蒸籠當禮物?從小我和弟弟幾乎從未被要求進廚房幫忙,連幫忙擺碗筷和洗碗都不用做,真的是一上桌就一直吃,因為太好吃。也因為一直以來都只看過「成品」,長大後離家讀大學的我其實不知道要怎麼變出這些記憶中的菜,現在想想真可惜。來到法國在家煮飯變得是必須。原因不難理解,平價外食選擇少又不一定比自己下廚美味。進廚房煮飯從未是我和小胖的「興趣」,但總要有人煮。所以在法國的前幾年我其實不太清楚我們平常在家到底吃了什麼,通常是簡單的一道菜,偶而外食,常常吃重複的東西。如果真的想吃台灣味,一開始會勤跑巴黎開的台灣餐館,但現在會傾向等一、兩年回台灣一次吃得夠。
一直以來我認為煮飯除了有興趣外也要有天賦。我看媽媽似乎都是「隨便」放料,所以更相信要有天賦一說。直到有一次回台灣聽媽媽說她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想好隔天要煮什麼,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看似隨手一桌好菜的背後歸功於事前的準備,從構想要煮什麼開始。過了幾年後的現在,那句「會想好隔天要煮什麼」我一直記著。難怪我煮不出來,人家那麼厲害都要先想好再動手,我連都沒想,菜怎麼可能會從天上掉下來?因此我也開始試著多練習下廚。隨著在法國的生活越久,和小胖一起下廚的次數也大增。只是兩人一直都是很沒效率,搞了老半天才出一、兩道菜。小小的廚房如果兩人都要動火,工作檯上一人分一半,位置卡的剛剛好。以往一起煮飯也是我們一起聊天的時間,現在前提是勇哥有人顧或正在睡覺。
其實在法國的一般家庭也常常煮一鍋,每個人再分一分。反正吃完正餐沒飽的人可以再吃乳酪和甜點,幾年下來我們也習慣這個簡單模式。而每次回到台灣品嚐到一般所謂的四菜一湯家常菜就是我們心目中的超豐富大菜,上餐館都沒吃那麼豐富。也不適合常常吃,不然會月光光。(笑)
∇巴黎珍珠茶館套餐 17.2 歐 (約 600 台幣)
∇ Foodie Jia Ba Puai 套餐 14.8 歐(約 520台幣)
為什麼我決定開始在家煮台式料理?
隨著自由自在的全職媽媽生活進入倒數,我開始想像之後下班後家裡的晚餐會是怎麼樣。畢竟現在多了一個小孩,雖然還是副食品時期,但沒多久也會和大人一起吃飯。我在想到時家裡餐桌上的樣貌會是如何?又或者是說我希望餐桌上的模樣是如何? 我希望我的小孩也能體會到我小時候的餐桌幸福,不是指飯來張口的便利,而是能有媽媽味道的記憶,不然至少也記得媽媽煮飯的背影。我想要將這樣的記憶留給我的家人。當然我也希望身為半個台灣人的勇哥認得台灣吃法。面對一桌的菜,手拿一碗飯,隨便你夾得自在。再來是因小胖一句如果他常常吃中/台式料理他會變瘦!也許是因為菜色較豐富,也許是因為亞洲料理的烹調方式。不論原因,都值得我姑且一試,煮煮看。
基於我決定開始練習,練習煮一桌菜,並做紀錄以避免重複菜色。不過我也不想先嚇死自己或搞得煮完一次就要退場休息一個月,所以列下一些淺規則方便自己新手上路:
- 盡量至少三菜一湯
- 魚雞牛羊鴨,擇一當主菜,沒有肉也可以。
- 海鮮、青菜、豆類等當配菜。
- 每次至少練習一道新菜。
- 注意配色,盡量讓顏色豐富,紅、橙、黃、綠、紫等都不拘。
- 注意煮的分量,當天全部吃完或留一份當隔天午餐。
當然除了台式餐桌外,三不五時還是會嘗試異國料理,吃無國界。
透過持續的練習,我發現自己慢慢能體會煮出一桌菜的成就感。從菜單發想、採買、廚房實戰,一輪走下來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特別是得將出菜時間控制好,不能讓午餐變下午茶,晚餐變消夜,著實是不容易,至少對現階段的自己來說頗有挑戰。但可能也就是因為這種挑戰的感覺讓我覺得煮飯能讓自己學新東西。更重要的是煮飯的成果是可以立刻享受,就是大塊朵頤,因此值得花時間投資、研究。畢竟在外忙碌一天回到家最欣慰的不也就是能好好休息吃頓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