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新手使用一週心得

沒看錯,現在是2017年12月,而我一個禮拜前才開始使用「非死不可」。短短的一個月內,我有了生平的第一支智慧型手機、申請了Line和FB帳號。講的好像我之前活在古老世界似的。之前雖然沒有智慧型手機,Email、Skype和基本手機功能已足夠滿足我的需求。主要都是在家上網,所以智慧型手機似乎也不是那麼必要。2014年和2015年我各回台灣一次,那時已被不知多少位親朋好友問我有沒有FB或Line。去年更誇張,回台灣時媽媽一見到我馬上遞給我一支被他和老爸淘汰的智慧型手機。裡面已經幫我輸入幾乎所有我在台灣認識的人的Line帳號。老媽從我留在台灣的電話簿及她記憶中我提起過的朋友搜尋帳號或電話後,一一幫我加入Line。真是辛苦了!離台時老爸要我把手機帶回法國,原因是這都什麼年代了,沒有這個不方便。但最後還是被我回絕了,因為並不覺得需要。幾個月後勇哥出生了,小胖覺得我還是換台電力較持久的手機比較方便,這樣他也比較好聯絡兒子。(這是重點!) 有了手機後,像不少爸媽一樣,我開始用手機幫勇哥照相和錄影。也會不定期地將影片和照片傳給家人。Line的使用上和Skype相似,所以很快就能上手。但是FB就是另一個玩意了。

今天主要來聊聊我的FB一週使用心得。首先談談為什麼決定開始使用臉書。雖然我盡量花時間在部落格上,但不可否認的有些有興趣的社團都需要臉書帳號。這些幾乎都是不公開社團,所以想加入我得至少有個臉書帳號。漸漸地我也了解到臉書和部落格並沒有衝突。暢哥商週都對於這個議題解釋過了。既然它們的功能和需求是互補的,所以我問自己為何不順應現在的趨勢,了解大家怎麼運用/玩這個社群軟體。

FB術語和功能尚在適應中。心中也有不少疑問:塗鴉牆在哪、做什麼用的? 個人臉書、粉絲頁和社團差別在哪裡可以看這個影片。

FB對我來說有幾個我不太能適應的地方:

  1. 介面混亂。不小心按到一個鍵跳到另一個頁面再跳回來一切又要重頭開始滑滑滑。兩、三年前第一次看FB時就是因為討厭這種機制,覺得浪費時間而不願意申請使用。現在還是沒變。為何不能設計成跳回原來閱讀的位置?如果想要看開頭再按個鈕直接攻頂不就行了,如同部落格。但是這是臉書,不是部落格。
  2. 太多欄位。目前我的頁面有四欄,不知可否更改設定。 無時無刻出現的新社團建議和加入好友建議讓我看到有點煩,當然我這是以部落格版面的角度來看。
  3. 到處都是讚。還在理解所謂讚的意義。貼文有讚、回復有讚、照片有讚、照片的回覆有讚, 還有很多讚會出現的地方我沒發覺吧。且每個讚都會收到紅色訊息通知,但我真的需要知道所有的讚嗎?比起讚,我想留言有意義多了。
  4. 某些功能的意義尚待釐清:動態回顧、生日提醒、戳一下等。關於回顧,這可能和FB沒有搜尋的功能有關,所以得時間到了就跳出來提醒。又是個讓人分心的功能。

另外不少的隱藏設定也讓我有點納悶。需要隱藏顧名思義就是不希望被(特定的)人看到,如同部落格文章的加密。但我覺得除了草稿文章尚未完成不能發佈外,另設加密的文章意義何在呢? 畢竟臉書部落格都是公開的平台,真的不想讓人知道的話,我認為最安全的方法就是連寫都不要寫在網路上。

知道了解臉書的缺點後,我可以做好準備去面對它們。可以理解為什麼近來有聽到一些關於戒臉書的聲音。真的會一直滑嗎? 刷臉書的確會讓人分心,無法專心做事(看文章)。餵奶時,我如果沒有睡著也的確會抱著練習的心情來滑一下,但是沒多久眼睛就累了。傳訊息也容易按錯按到別的鍵,讓我覺得X的怎麼那麼難用。這多少和智慧型手機的適應有點關係。不過沒關係,我還在以我自己的步調努力當個「現代人」。(笑)

同時我也期待迎接它的優點。 開心的莫過於和認識的親朋好友們連上線。如果是在台灣大家要見面容易,但現在我不知道下次回去台灣是什麼時候,所以這是個可以使用的社交平台。沒辦法連我爸都在用,我決定還是配合一下。他還是第一個給我讚的人,收到的當下還在想這沒什麼內容也有讚?!當然,不用兩天我就體驗到臉書的「讚文化」了。此外,我也加入了一些有興趣的不公開社團及追蹤有興趣的粉絲頁。每當看到一些不錯的留言或貼文,都會覺得版主沒有將這些內容收放在部落格好可惜。這些值得收藏的回憶與記憶幾天後就會被FB眾多的訊息給淹沒、埋進黑洞裡,搜尋不易緊接著就是幾乎被永遠遺忘。也因此部落格是我的本,無論其他社群多誘人,我還是會將心力放在「章魚燒的剪貼簿」,因為我要做能累積的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