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的不適應漸漸地我熟悉了FB的介面和功能。都玩了兩個月了應該也熟了吧!又或者是說我只對我有興趣的功能熟悉。這段時間我的FB使用方式出現了些轉折變化,所以我想在此紀錄一下。
約使用了一個月左右,我開始追蹤不少個人帳號或粉絲頁。有個人、新聞媒體或公眾人物。當然也參加了幾個有興趣的社團。的確,能夠把有興趣的消息來源都集中在自己的動態頁面,每次刷新首頁都會有新的消息,這一切看起來挺方便的…不用再去各個網站找「資訊」。大勇出生前,下班後回到家我都只是被動性地看雅虎台灣新聞或是看痞客邦的動態。也是因為後來發現盡是沒營養或有錯字的新聞及永遠都是那幾個人上首頁的舊新聞後,我下定決心戒雅虎新聞和搬家自架站 (此為原因之一)。我不需要知道藝人們的私生活的細節,也不想看實習記者或小編們從PTT、 FB 的轉貼或不知從哪裡來的大陸某個小村落的某個奇怪事件。
FB追蹤沒幾天我就發現隨內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追蹤太多,雜訊也太多。但和每一個人一樣,我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滑手機之餘我也希望自己是善用時間,而不是被動地接受FB塞給我的資訊 (明明是自己去追蹤人家的)。我很珍惜能夠暫時享有全職媽媽的身分,因此警惕自己能夠偶而放空腦袋,但絕對不要變成不會思考的空空腦袋。所以追蹤一大堆的兩週後我又開始清追蹤。時間就是金錢,人的專注力有限,所以只好捨去沒營養的追蹤。
- 個人帳號:一天太多發文或轉貼導致我的個人動態頁面都被洗版。這不就回到之前的痞客邦都看那幾個人的消息就好了啊?!捨棄!
- 粉絲頁:一開始追蹤很多異國的粉絲頁,想說可以看看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但發現不少就是發發牢騷、三不五時做些純閒聊沒有準備的直播、常常Po文就是在鋪開團的梗等。因為不想讓負能量影響到自己,所以看過幾次Po文確定不適合自己後也解除追蹤。
- 新聞媒體:原本會點入看不少新聞內容,但有些是用標題殺人法的文不對題、有些是很舊的文章,如 Po 2011 年的舊文賺點閱率。 一開始我沒注意,但發現後有點懊惱自己怎麼會犯這樣的錯呢?以前讀書寫報告找資料時,資料的發表時間和來源一定要確認,不然文章解讀的基準點都不對了。現在看文章或報導我都會記得先看發表時間,當然也取消一些媒體的追蹤。 此外,我也從原本的直接點閱改成有時先看底下的留言。當然對於有興趣的主題我還是會看內文,而不是只看留言。
目前的FB使用方法絕對可以再進化,我也在繼續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