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國黃背心抗議,你是否曾在不少媒體報導或評論讀到「七成法國民眾」支持該抗議。你可曾懷疑這民調怎麼來的?傳統的民調是電話隨機抽樣訪問,然而關於這次抗議的民調卻千篇一律都是網路民調。的確,網路民調執行起來比還需僱用真人的電訪便宜,然而網路民調有不少缺點。
網路民調缺點
首先,參與網路民調的民眾必須先在該網站註冊。註冊人的資料可以隨意寫,同一個人註冊多個帳號也可以,外國人要參與也沒問題。花時間填民調可以得到非常微薄的收入(譬如回覆幾千個民調得到五歐)。
看到這裡請想想,正常情況下怎樣的人會想要上網註冊做民調?答案是有不滿想要抱怨和想賺錢的人。網路民調充其量就是透過某些篩選只針對特定族群。雖然說註冊人並不一定是為了回覆某個特定民調而註冊,但光是主動註冊這個舉動就可以證明這樣的民調只代表特定的族群。我也明白我和我的同溫層不會被納入民調數據,因為我們不會吃飽閒閒沒事做去上網註冊做民調。
再來,試想有習慣回覆大量民調的人真的能客觀好好地回答每個民調問題嗎?還是到最後,甚至是從一開始就亂答?如果以賺錢為目的,就要填得快,而亂填才會填的快啊!再加上在電腦銀幕後敲鍵盤回覆,容易讓人覺得事不關己,所以亂寫亂答也無所謂,又或者故意填某個導向的回覆也不是不可能。
電話民調
也許你會質疑電話訪問的被訪問人也可以隨意亂回答和造假,這和網路民調有什麼不同?
差別在於電訪通常是隨機抽查而非針對某特定族群。另外,受訪民眾面對電訪問題通常是直覺性的回答,因為是即時,較難預先設想要回答什麼,因此和網路民調相比較「客觀」和具「代表性」。
其實本來就沒有完全具代表性和客觀的民調。真正客觀民調也不容易實行。即便是電訪也會有很多盲點。哪個年齡層偏向使用市內電話而較容易被訪問?依受訪時間點不同,那些背景的民眾較容易被受訪?如何才能有代表大眾的樣本?有效樣本數要多少才具代表性?這都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民調本身就是充滿假設的偏頗數據。依照抽取有效樣本、引導試問題、受訪者選擇權(如不想說出自己的政治傾向或透漏薪水)、統計方式、受訪當下的心境等種種因素,民調的結果都有可能不同。民調結果和事實(通常是選舉結果)都會有誤差,差別就在於誤差的大小而已。如果連隨機電訪都能因為上述因素而可能有頗大的誤差,你相信完全沒有把關(靠訪問者良心)、容易被有人士(如極端分子)操作,任誰都可以亂回答,甚至是重複做問卷的網路民調會有參考價值?
民調提問問題
了解網路民調和電話民調的不同後,我們來看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民調的確切問題是什麼?同樣的主題,不同的問法,得到的答案可能完全相反。舉例來說,如果問題是你覺得該不該減少課稅?回答通常是「應該」。但如果同個問題再加問該不該減少各式補助和退休金,得到的回答通常「不應該」。
以這次黃背心抗議的其中兩個 11 月底民調 Odoxa-Dentsu 和 Ifop 來看 (取樣皆為一千人左右),前者認為法國民眾對黃背心的支持率高達 84%,而後者卻只有 46%,怎麼差那麼多?
🔸Odoxa-Dentsu 的民調問題是問受訪民眾覺得黃背心抗議的「合理程度」,而且受訪者一定要表態。53% 表示完全合理; 31% 表示「還算合理」。兩個數字加一加就成了媒體報導中的高達八成的支持率。
🔸Ifop 則詢問民眾對於黃背心呼籲駕駛人透過阻擋交流道路訴求減稅(沒有特別說明要減什麼稅)的看法是什麼?選項中將「同情」和「支持」分開計算,得到 46% 支持,29% 同情。受訪民眾可以表示不在乎(12% 受訪者的選擇)。然而各大媒體直接將兩個民調解讀成高達七、八成的支持率,外媒也順勢直接翻譯報導,但這是正確的解讀嗎?「同情」和「支持」是完全兩種不同的認知啊!
即使知道民調會有誤差,預測數據總容易讓人覺得有依據、有公信力。報導中有那個「七成」數據就像是打了個事實保證。身為讀者,當我們看到這樣的報導時,不應該全盤相信,而是該質疑資訊的來源。民調從拿來?民調背後的真實數據是什麼?問了哪些問題?可惜的是這些資訊在各報導裡似乎很模糊,媒體也未善盡分析報導的職責。隨著黃背心抗議越來越荒腔走板的事態,我倒是好奇現在他們的支持率是多少?